其他
学苑 | 苏晓军:皮尔士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相容性
象似符和象似性之间的关联是最明显的。事实上,象似性(iconicity)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皮尔士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象似性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主张便是语言结构直接映射经验结构,象似现象因而被视为支持这一主张的强有力证据。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大量的语言研究结果表明象似性存在于音位、形态、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层面。在皮尔士讨论的三种符号中,“指示符”(index)是最复杂的。指示符即用于指示的符号(indicating signs),属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但是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际等复杂符号过程中指示符至关重要。皮尔士认为,要找到完全不具有指示性的任何符号是几乎不可能的。西比奥克详细证实了指示符与转喻之间的关联,本文不再赘述。最后,象征符与隐喻之间的关联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符号这一实体依靠规约代表所指对象这一实体时,两者之间就构成了象征性的关系,而当一个实体代表另一个实体时,两者之间也就形成了隐喻关系。两者之间所不同的是,象征符既是它自己,又代表了别的东西,是感知的与暗含的两方面的结合。换言之,象征符表面看来是自己,但其实可能暗含着读者不知道的意义。比如说,岩石可能象征着一个人的坚强,但也可能象征着表面坚强但内心脆弱。隐喻则是将两者作比,并将两者看做完全等同,但一个实体只有部分特征被投射到另一个实体而不是全部。运用隐喻将两者进行比较往往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或者创造一个意象,如说“那个女人是棵墙头草”,其实是为了说明她“风吹两边倒”的特征。再举一例,在美国女作家洛丽·摩尔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接受热石按摩,作家并未明确将热石的冷却与她失败的婚姻作比,因为热石在故事里只出现了一次,而按摩则是出现了无数次的,所以我们不能说热石象征着她失败的婚姻,只能说热石是一个隐喻,暗示着她失败的婚姻。而且热石仅仅是热石,没有什么潜在意义。总之,皮尔士在发展其符号学理论时是考虑到知识理论和心智理论的。从本质上来说,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他在著作中反复运用“概念”这一术语也是有力的佐证。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对当今认知和语言理论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这一点随着人们对皮尔士符号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得到进一步证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丰富符号学研究的内容,两者应该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发展。